何时能有个法律干预“过劳死”

作者:雷泓霈 来源:扬子晚报 发布时间:2011/4/19 9:31:29 点击数:
分享到 65.6K
导读:《中国人才发展报告》显示,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七成知识分子面临过劳死威胁。5年间,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135位教授死亡,平均年龄只有53.3岁。  目前的《劳动法》、《工伤保险条例》、《职业病防治法…

   《中国人才发展报告》显示,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七成知识分子面临过劳死威胁。5年间,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135位教授死亡,平均年龄只有53.3岁。

 

  目前的《劳动法》、《工伤保险条例》、《职业病防治法》仅对加班薪酬进行了规范,而对超负荷劳动引起的“过劳死”却未作明确规定。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,还未上升到生命安全高度。专门研究劳动法的专家、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教研室主任董保华副教授说:中国在立法上没有“过劳死”一说。

 

  就算是超负荷劳动是“过劳”的罪魁祸首,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不用为这种“制度杀人”承担任何法律风险。这种“过劳无责”加剧了过劳文化的肆无忌惮,也让人们对过劳行为形成了可怕的“审视疲劳”。

 

  而看看国际上的做法: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经将过劳死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,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;日本也从1994年开始对过劳死给予了法律干预。这些年,我们在经济上不断发展,不仅需要经济总量靠拢世界标准,文化管理、法律制度以及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保障,也应该积极靠拢,提升到世界性高度。

 

  对于过劳现象,仅仅批评和评论是不够的,更希望立法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能将“过劳死”法律的制定提升到立法日程上去。这方面,广东已经做出了表率。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法律问题研讨会上,专家就建议将“过劳死”纳入法定职业病范围,并对其法律救助途径进行规范。

 

  只要生命安全意识提升到了重要高度,切实落实“体面劳动”,做到这一点也不难。因为体面劳动的一个重要范畴,就是精神关怀、心理关怀,而不仅仅是经济关怀。

 

  领导人不止一次强调,我们现在追求的是“幸福”。在过劳死面前,足以反衬这个词的价值。法律在这样的价值面前,不应该失声。

上一篇: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 下一篇:海员外派的法律适用